服务热线:15510576400 注册 / 登录 欢迎访问中医药传承网!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做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
典故医史

溺水急救

发布时间:2020-09-22 08:51:20

一次董奉外出行医,行至鄱阳湖畔,听到老少悲天恸地的哭声,一群人围着一个躺在地上的中年人,不住地叹息。董奉一打听得知,地上躺着的是一位以打鱼为生的渔民,因捕鱼的网绳被湖中的树杈羁绊,故下水解绳,不幸“溺水而亡”。被人捞上岸时,已是腹胀如鼓,面色发青,牙关紧闭,气息心跳全无。董奉看后说,此人或许还有救。吩咐乡邻就近借来一口煮饭的大锅和一块门板,架起三块砖石,将饭锅倒扣在砖石之上,唤众人将溺水者轻轻抬起俯卧于锅底之上,董奉又在锅下燃起了微火。不一会儿,只见溺水者腹中的湖水不断地流出来。待腹水流尽,董奉将溺水者平放于门板上,头悬于外,令一青年人有节奏地按压溺水者胸部,另一人执其双臂开合,董奉一手掐溺水者下颌骨,令溺水者张开嘴,用毛巾清除口腔污物后,另一只手捏住溺水者鼻子,口对口吹气,自己吸气时松开捏溺水者鼻子的手。不到一炷香工夫,溺水者一声咳嗽,恢复了微弱的呼吸和心跳,又过了一会儿便完全清醒了。他起身拜谢董奉活命之恩,奉为再生父母,一家人也一齐跪拜谢恩。这就是古代溺水的急救之术,其中所运用的方法至今仍在沿用。

故事链接——学会自我保健,提高慢病防治水平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慢性疾病的诊疗费用、致残率和死亡率。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因无知而致病、致残、早亡。

2009年5月7日晚上,我的一位朱姓同学来串门。因为他早些年查出血糖偏高,便认为是患了糖尿病,一直自购降糖西药拜糖平服用。实际上,根据临床表现和医院的检测报告,他只是糖耐量异常,血糖偏高,真正对他构成威胁的则是心脏问题。他平常情志不舒,心肌供血不足,我曾多次提醒他到医院做个全面检查,他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是糖尿病,花钱买最好的降糖药吃就行了。当天晚上,我们打了几圈麻将,十一点半钟各自回家。凌晨5点天还未亮,我弟弟就匆匆地跑来说:“快起床!刚才朱嫂来电话,朱某死了。”我以为是开玩笑,仍急忙起身穿衣,与弟弟一道赶到朱同学家。还未到门口就听到哭声,朱同学果真死了。他夫人正在对他做人工呼吸,120急救车早已到了,并作出了因缺血致心肌梗死的死亡鉴定书。

另据报道,由于国人疾病预防知识匮乏,以及医疗保健制度的缺陷,目前我国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率还不到50%。我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200万人,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超过150万,主动体检发现癌症并进行早期治疗的不到10%。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的癌症患者将面临更为高昂的治疗费用和更为痛苦的治疗过程,最终绝大多数的患者家属将面对人财两空的结局。更为严重的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癌症患者越来越年轻化,30~55岁的癌症患者逐年增多。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并不是不治之症,更不是不可控制的慢性疾病。

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预防,在于保健,在于早发现、早治疗,搭建起从预防———保健———早期治疗的防御屏障。王琦在《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一书说:“你为什么得肺炎?他为什么不得肺炎?得病之前经过怎样的前期?或者说这个患者的身体是怎样一种体质?这一切医生不需要知道,更准确一点说,即使了解了,知道了,对他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把这些‘了解'放在哪一个治疗程序里面呢?”“现在有一个‘共同土壤学说',是说这几种病是从‘共同土壤'里面生出来的。人们过去治疗疾病时,往往被疾病牵着鼻子走,而没有注意到这些疾病的共同背景。研究体质是干什么的?就是研究某种体质的运行跟某些疾病的相关性……主要有三个论点,第一个是‘体质可分论':第二个是‘体病相关论':第三个是‘体质可调论'。”如果我们的专业防保机构对全民健康能做到定期检查、定期随访,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学会自我保健,提高对疾病的“对因干预”水平,那么,危害人类健康的这些慢性、恶性疾病,就能够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降低疾病治疗负担,降低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像王琦所提出的那样,首先,要学会读懂自己的身体:做人,要做自己身体的主人!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前咨询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服务专员

在线咨询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