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足少阴肾经左右二十穴\pf-f35.bmp\r涌泉二穴。木也。一名地冲。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灸三壮。针五分。无令出淳于意云、汉北齐王阿母患足下热、喘满。谓曰∶热厥也。当刺足心。立愈。明云、灸不及针。若灸、废人行动。 下云、在脚心底宛中白肉际。灸三壮,素注、刺三分。千注肝脏卷云、在脚心大指下大筋。 (史记济北王阿母足热而懑。淳于意曰。热厥也。刺足心各三所。案之无出血。病已。病得之饮酒大醉。)然谷二穴。火也。一名龙渊。在内踝前起大骨下陷中。灸三壮。针三分。不宜见血。 素注、刺三分。 刺此多见血。令人立饥饮食。千注妇人方云、在内踝前直下一寸。 太溪二穴。土也。在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灸三壮。针三分。 大钟二穴。在足跟后冲中。灸三壮。针二分。留七呼。 水泉二穴。去太溪下一寸。在内踝下。灸五壮。针四分。 照海二穴。阴跷脉所生。在内踝下。针三分。灸七壮。(千云∶在内踝下四分。)明上云、阴跷二穴。在内踝下陷宛中。针三分。灸三壮。下云、阴跷二穴。在内踝下陷中。灸三壮。 千云、内踝下容爪甲。 明堂上下经有阴跷穴。而铜人无之。惟有照海穴。亦在内踝下。与阴跷同。而未知其故。予按素问气穴论、阴阳跷穴在内踝下。是谓照海。阴跷所生。则与铜人照海穴合矣。则是阴跷即照海也。故附阴跷于照海之末。 复溜二穴。金也。一名昌阳。一名伏白。在内踝上二寸动脉陷中。针三分。留三呼。灸五壮。明云、七壮。 交信二穴。在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廉前筋骨间。灸三壮。针四分。留五呼。 下云、内踝上二寸。后廉筋骨陷中。素气穴论、踝上横二穴。注云、内踝上者、交信穴也。 按素问气府论阴跷穴注云、谓交信也。在内踝上二寸。少阴前太阴后筋骨间阴跷之。 窃意阴跷即交信也。至气穴论阴阳跷穴注乃云、阴跷穴在内踝下。是谓照海。阴跷所生。则是阴跷乃照海。非交信矣。故明堂下经既有交信穴在内踝上。又出阴跷穴在内踝下。上下不同。 盖二穴也。但不知素问之注何故前后自异。学人毋信其一注。而不考其又有一注也。 筑宾二穴。在内踝上分中。灸五壮。针三分。明云、在内踝上。灸三壮。 阴谷二穴。水也。在膝内辅骨后大筋下小筋上。按之应手。屈膝乃取之。灸三壮。针四分。留七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