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粪溏水泻第六十四
    粪溏之症不须除。麻得斯候毒得舒。始终粪如黄褐色。虽有变症保无虞。
    粪出有沫名水泄。初热正出见为吉。久泻气陷恐成痢。溺赤燥遏脾胃热。
    麻症粪溏。理势必然。此肺胃之火所作而致。不必施治。何则。火势极则大便闭结。麻本火候。倘再便闭。则火毒内作极矣。麻出必险。是以粪溏为正候。初出与出时见此症。其麻纵险可救。正收与收后。而粪溏色如黄褐者。虽有变症。可保无虞。若水泻之症。粪色必黄而有沫。小便赤。口干唇燥。皆由脾胃有热所致。然麻症泄泻。热邪得以开泄。是为顺候。初热未出之间。水泻者以三苓散(见三十七条)加葛根、连翘、木通、滑石主之。正出之时水泻者。亦以三苓散(见三十七条)加连翘、麦冬。潮热甚者更加黄连、黄芩主之。(古人有用人参白虎汤去知母加麦冬治之者、实为不妥、方仍收列。)夫麻泄泻。毒火因泻而解。虽曰美候。然不可令其久泻。倘或久泻不止。则正气必衰。脾气下陷。凡在未发热之前水泻。至正出之际而不止。其为日已久。则麻毒难以发越。后则留毒。为害不小。宜以加味三苓散主之。倘执泥毒邪得泻而解之说。纵其久泻。而不为之早治。恐至麻收靥之后。变成痢症。或下紫红血等症。治疗维艰。正收及收后而水泻者。
    毒邪虽得泻而尽。然止宜泻三五次。不可过多。若自首至尾。水泻不止者。宜用清凉利水之药。
    而佐以升提。古有用三苓散(见三十七条)。加香白芷、大麦冬治之者。须当审理察宜。随机加减而施。正收及收后、水泻过甚者。须以理脾胃为主。宜以枳实理中汤。随意消息、加减而治。若不急治。多成肿胀、便血、痢疾等候。至若麻后泻痢不止、口干目闭、四肢不温、与呕吐不食、洞泄不知者。皆为不治之症。
    
    加味三苓散
    治痘麻泻甚。小便红黄。
    猪苓木通赤苓车前子(炒各七分)泽泻(八分)黄芩(酒炒)牛蒡子(各五分)黄连(酒炒二分)灯心五十寸引。水煎。食前服。
    
    人参白虎汤
    治热病。舌干大渴。发热背寒。
    人参(一钱)炙甘草(一钱)生石膏(一钱、一书用五钱)知母(三钱)糯米(半合)水煎。分作三次。温服。一日饮尽。
    
    枳实理中汤
    治胃挟食及结胸。本虚不能受攻者。
    干姜(炒黑五分至一钱)人参(一钱至三钱)白术(炒焦一钱至二钱)枳实茯苓(各一钱)炙甘草(五分至一钱)水煎服。
    

[卷之三] 泻清第六十五
    麻症泄泻本常候。当分属热与属寒。泻下清稀白沫者。莫作热候一般看。
    麻症泄泻。本属常候。属热者多。属寒者少。然亦有泻下清稀白沫者。其症喜温。腹疼喜按。
    此属寒泻。宜以胃苓汤。去苍术。少用白术、肉桂。加煨姜治之。不可一例而治也。
    
    胃苓汤
    治饮食停积。浮肿泄泻。脉症俱实者。
    苍术(米泔水浸、去皮、以芝麻油拌炒黄色、四两)川浓朴(去皮姜汁炒)广陈皮(去白)肉桂(一钱)炙甘草(各三两)生白术白茯苓坚猪苓(各二钱)泽泻(三钱)水煎服。
    平胃本平胃气之敦阜。若因脾土之虚。不能消运。又须稍借参苓。如养胃汤之类。然复有土衰不能分利。而成肿胀。且气壅不胜参术。难合理中者。宜合五苓。以健运水土之正气。与假苏藿以散客邪。两不易之定例也。
    

[卷之三] 泻而腹痛胀满第六十六
    泻下腹疼与胀满。嗳气秽息如败卵。饮食不节腹中停。宽肠化食自安妥。
    泻而窘急。腹痛胀满。或有嗳气如败卵者。此乃饮食不节。停滞腹中。宜用枳壳汤(见四十九条)去炙甘草。加山楂肉、麦芽、木通治之。
    

[卷之三] 咳嗽鼻衄呕吐泄泻首尾治法总论第六十七
    咳衄吐泻麻之宜。热毒由斯消减时。治法解毒同一例。用方首尾不共施。
    麻疹初出。必要咳嗽。使腠理疏通。鼻衄则热毒得以随衄而解。泄泻则上下热毒得出。呕吐均属美候。亦脾胃二经热毒所致。且麻出自肺胃。其理只以解热毒为主。六一散、至宝丹、或四物汤(见二十五条)。加黄连、黄芩。仍凭择用。若麻出之后。而见咳嗽、鼻衄、吐泻等候。则又不宜用上三方。俱宜以三味消毒饮(见三十三条)主之。
    
    六一散
    治表里三焦之热。解肌清燥。
    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为末。灯心汤、或姜汤下。
    前方滑石四两。甘草一两。名曰天水散。治痘干燥而痛。用蜜水调涂。并白汤调服。
    
    至宝丹
    (又名祛风至宝丹)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叶川芎当归白芍(炒)栀仁(炒黑)大黄(酒蒸)芒硝(各五钱)枯黄芩石膏桔梗(各二钱)甘草(二两)滑石(三两)人参熟地川黄柏黄连羌活独活天麻细辛全蝎白术(五钱)为末。蜜丸。弹子大。不拘茶酒。任下一丸。
    前方即防风通圣散。此则加人参补气。熟地益血。黄柏、黄连除热。羌活、独活、天麻、细辛、全蝎祛风。自利。去硝、黄。自汗。去麻黄、加桂枝。涎嗽。加姜制半夏。
    

[卷之三] 大便秘第六十八
    火壅血燥津液竭。大便因之而秘涩。无分先后急通润。稽延日久变紫黑。
    大便秘结者。乃火壅血燥而耗精液故也。麻之为候。大便宜滑。如黄褐色。乃为正候。若大便秘而不通。大非所宜。无论先后日期。但大便秘者。急当用通润清凉之剂。初时大便难通而坚结难出者。宜微润之。不可过利。以通幽汤。去升麻、甘草、熟地黄。加火麻仁、枳实、黄连治之。如麻未出之初。有面色或青或红、或唇紫、或烦闷、而大便秘而不通者。宜以大承气汤。去浓朴。加连翘、牛蒡子、防风、葛根、荆芥穗下之。使毒从大肠经而出。然后再用毒发表汤。(见第五条)去升麻、桔梗、甘草。以发出麻疹。其症自痊。若正收及收后。大便不通者。则宜用大通润之剂。
    以四顺清凉饮治之。甚则用河间凉膈散(见二十六条)以通利之。若大便秘结。发热身痛者。以大柴胡汤主之。腹痛气喘者。以前胡枳壳汤(见五十一条)去炙甘草。加姜汁炒芥子治之。凡麻见便秘之症。急宜早治。慎勿迟延日久。则麻变焦紫枯黑而难救矣。
    
    通幽汤
    升清阳。降浊阴。治噎塞、便秘。
    油当归(二钱五分)升麻(醋浸三分)桃仁(研如泥一钱)红花生甘草炙甘草(各五分)熟地黄生地黄(各一钱五分)水煎。以药汁磨槟榔五分。对药稍热服。(加火麻仁、大黄名当归润肠汤)
    大承气汤
    大黄(酒洗四钱)芒硝(三钱)浓朴枳实(各七分)水煎服。
    
    四顺清凉饮
    (一名四顺饮)当归赤芍大黄(酒蒸)甘草(各等分)水煎。入生白蜜一二匙。对药热服。
    
    大柴胡汤
    治表症未除。里症又急。汗下兼行用之。
    柴胡(一钱)黄芩芍药(各三分)枳实(三分)半夏(五分)大黄(二分)姜、枣引。
    

[卷之三] 小便赤涩第六十九
    膀胱余热小便涩。火毒如何消散得。无分初潮与收后。三苓导赤为定格。
    小便赤涩。此里热甚之症也。在初热正出之时见之。乃热邪下渗。是为正候。麻出现时。小便赤涩或淋者。以三苓散(见三十七条)加灯心、石膏、葶苈、射干治之。若热甚。小便赤涩、谵语惊恐者。以导赤散(见二十六条)去甘草。合三苓散(见二十七条)加辰砂主之。夏月以辰砂益元散(见六十三条)去甘草。加石膏主之。若小便不利而呕吐者。以三苓散(见三十三条)加藿香、竹茹、枇杷叶治之。一二日不通者。以加味导赤散(见四十九条)主之。若于正收及收后、而见小便不通者。是内有热毒。不得消散。而余热下匿膀胱。用导赤散(见二十六条)加麦冬。或用加味导赤散(见四十九条)以滋气化。导利而小便仍不通者。必因大便秘郁之故。速宜通利大便。以通幽汤(见六十八条)去升麻、熟地、甘草、加枳壳、丑牛、合导赤散(见二十六条)治之。大便一通。而小便自利矣。
    


前一页 ◇ 泄泻第六十三
后一页 ◇ 大小便不通第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