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5510576400 注册 / 登录 欢迎访问中医药传承网!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做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
清代名医

吴师机

发布时间:2021-03-23 09:58:21

吴尚先(1806—1886),清代医学家。名樽,原名安业,字尚先,又字师机,晚号潜玉居士、潜玉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所著《理瀹骈文》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外治专著,对中医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探索,提出了外治法可以统治百病的论断,被后世誉为外治之宗 吴师机在外治方面卓有建树,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并确立三焦分治法;对内病外治的作用机理、制方遣药、作用途径、敷贴部位及穴位等,有较为系统的理论阐发。详细总结了内、外、妇、儿、五官科疾病的外治经验。施诊专以膏药为主,还有脐疗、穴位贴敷等。

 

著有《理瀹骈文》(又名《外治医说》),书以骈文写书,为一册治疗各种疾病的外治法专书,内容丰富。门类排列,包括敷、洗、熨、熏、浸、盦、擦、坐、嗅、嚏、刮痧、火罐、推拿、按摩等各种治疗方法,总结古代应用的经验和民间流传的秘方,两相结合。书中很重视使用膏,称膏可以统治百病膏中用药味,必得通经走络,开窍透骨;拔病外出之品为引,如姜、葱、韭、蒜、白芥子、花椒,以及槐、柳、桑、桃、蓖麻子、凤仙草、轻粉、山甲之类,要不可少,不独冰、麝也。书中许多内容和治疗方法,值得现代医学应用并深入研究。

 

吴师机,早年中举人,考授内阁中书,后来弃儒业而从医。1853年,太平天国战乱间,吴奉母避迁江苏泰州乡下行医。当时他不仅亲眼目睹了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亲历了因药材匮缺和经济困难使老百姓有病失于救治的悲惨现实。行医过程中,吴发现传统的外治疗法有简便、效捷和经济的优点,特别是膏药多验于穷苦人家,于是他开始大力在百姓中推行外治去。由于膏药疗法不分老幼男女,不论肌肤之疾,还是心腹之患,不用饮服汤药,仅一张膏药贴敷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不影响劳作,花钱又少,所以深得广大劳苦百姓的喜欢,应诊者络绎不绝。吴师机之胞弟曾叙及吴氏诊病的情景,说:凡远近来者,日或一二百人、或三四百人。有舁有负,有扶掖有提携,或呼或叫、或呻或吟、或泣或啼,拥塞于庭,待膏药之救,迫甚水火,斯时在旁观者,莫不慨息,以为流民之图,开赈饥之局。这说明吴氏的膏药疗法深得普通老百姓的喜爱。

 

吴氏擅长膏药疗法,不仅医技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为人乐善好施。他乡居八年,活人无数,经常合药施送,以救目前穷苦之疾。比如,在同治八年(1865),他在扬州开设存济药局,专门以自制膏药赠送病家,广受当地群众的褒奖。他曾自叙:每日自辰至戍,来诊者不以时限,随到随给(膏药),人咸乐其便……”并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诊治病人二万余人,他自己还因操劳过度而患了心疾被迫停诊数月。这种不辞个人辛劳,又不计金钱的高尚德操,在当时当地就赢得了众口一词的好口碑。

 

吴氏对医学的一大贡献还在于他将自己毕生的经验加以总结,写成了对后世颇有影响的外治法专著《理瀹骈文》。该书最大的特色是打破了以往医生偏于药饵而轻外治的惯例,吴氏大力推崇外治疗法,其中又突出膏药疗药。他在古法基础上,总结出了十几种外治法,如敷、熨、浸、缚、瀹等。对于膏药,他敢于创新,不仅总结了膏药的诸多调制法,如:有以松香、石膏收膏者,有以牛胶、白蜡摊膏者,还有用鸡蛋、猪油、糯米、枣、梅、葱涎等调和膏者……在治法上,他尤其显得别致,如:喉症贴两腮,冲脉病贴脐下,带脉病贴腰间,鼻衄贴塞耳,耳衄塞双鼻,以及上病下贴,下病上贴,左病右贴,右病左贴,其中有一病一膏单用,也有两膏同用等。治疗既有内科热病,又有妇、儿、外、五官等各科疾患。中医常用的汗、吐、下法他也用外治取代内服药。吴氏对外治法的广泛应用,无疑大大开拓了治病的途径,对中医药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理瀹骈文》堪称吴氏一生研求外治疗法的心血结晶,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吴说:是书之成,历二十年,一句一字,皆具苦心,十数易稿,三锓其版。所以该书一问世,就因其实用性和可靠性,大受同行好评,当时在上海、山东、安徽等地的医生都纷纷仿效他的医技,不少药铺还专门编印他书中的医方和制药方法。时至今日,在人们热衷于各类自然疗法、内病外法的研究时,仍不时能从中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

 

医学成就

他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药药理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虽治于外,无殊治在内也,根据这一学说,吴尚先治病的方法,一概是外治法,主要有:

 

第一种是薄贴方法,是在身上贴膏药。他的膏药有许多种,不论内科外科多种疾病,都可以用不同的膏药来治疗。

 

第二种是温热疗法。这种疗法包括九种方式:围炉发汗、烧坑发汗、熨斗熨、铁熨、瓦罐熨、热砂熨、瓶熨、热瓶吸、火熏。

 

第三种是水疗法。分水浴疗、水塌腹疗、热水熏蒸疗、冷水疗四种。

 

第四种是蜡疗法。用黄蜡加热敷患处。

 

第五种是泥疗法。用净黄泥调水敷。

 

第六种是发泡疗法。用捣碎的蒜泥敷贴,使局部发泡。

 

吴尚先的外治法当然不止这几种。这些方法与现代理学疗法比较并不逊色。同时还有它的独到之处。吴尚先创立的内病外治法无疑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继承和创新。他的创新精神在于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古代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使这一个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运用。

 

同治三年(1864年),吴尚先根据长期研究和实践经验写成了《理瀹骈文》(又名《外洽医说》)一书,详细论述了膏药的治病机理,指出膏药的配制方法和应用方法。这是中国医学史上有特色的外治学著作,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