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形志篇 曰∶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血多气,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 人身之经络气血多少,与天道寒热盛衰相应。气为阳,而配乎热;血为阴,而配乎寒。夫太阳为天之六气,斯时天气寒盛而热衰,应人手足太阳二经,多血而少气;少阳为天之三气,斯时天气热盛而寒衰,应人手足少阳二经,少血而多气;阳明为天之五气,斯时天气先热而后寒,应人手足阳明二经,多气而多血;少阴为天之二气,斯时天气寒少而热多,应人手足少阴二经,少血而多气;厥阴为天之初气,斯时天气寒盛而热衰,应人手足厥阴二经,多血而少气;太阴为天之四气,斯时天气热盛而寒衰,应人手足太阴二经,多气而少血,故曰∶天道之常数云尔。 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之阴阳也。 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 阴阳离合篇 帝曰∶愿闻三阴三阳之离合也。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广明,后曰太冲。 南方丙丁火位,阳气盛明,故曰广明。广,大也,向明而治,故圣人南面而立。然在人身中则心脏在南,故谓前曰广明。冲脉在北,故后谓太冲。然太冲者,肾脉与冲脉合而盛大,故曰太冲。 太冲之地,名曰少阴,少阴之上,名曰太阳。 肾脏为阴,膀胱腑为阳。阴气在下,阳气在上,此为表里合一之经气。 太阳根起于至阴,结于命门,名曰阴中之阳。 太阳居少阴之地,故曰阴中之阳。 中身而上,名曰广明,广明之下,名曰太阴。 身之上曰广明,身之下曰太阴。又曰心脏下则太阴脾脏是也。 太阴之前,名曰阳明。 阳明胃脉行脾脉之前,太阴脾脉行胃脉之后。 阳明根起于厉兑,名曰阴中之阳。 阳明居太阴之前,故曰阴中之阳。 厥阴之表,名曰少阳。 少阳居厥阴之表,为阴中之少阳。 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 离,谓别离应用。合,为配合于阴。别离则正位于三阳,配合则表里为脏腑。 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 太阳司动静之机,故为开。阳明执禁固之权,故为阖。少阳司动静之微,故为枢。 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阳。 搏而勿浮,为有胃气之脉也。既有胃气则三阳齐一而不相失也,故命曰一阳。 愿闻三阴何如?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中则内也。)其冲在下,名曰太阴。 冲脉在脾之下,故言在下,皆言脏位及经脉之次也。 太阴根起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 脾脏之下近后,则肾之位。太阴脉起于大指端,少阴脉起于小指下。 少阴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阴之前,名曰厥阴。 厥阴根起于大敦,名曰阴中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 三经者,不得相失,博而勿沉,名曰一阴。 厥者尽也,阴至此而尽,故曰阴中之绝阴。胃脏之前,近肝之位,厥阴脉交出太阴之后。 搏而勿沉,不至于弱伏,是亦胃气之脉者也。 经脉篇 手太阴肺经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鬲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循内,行少阴心主之前,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际,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阳明大肠经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循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于大椎,下入缺盆,络肺下鬲属大肠;其支别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侠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侠鼻孔。 足阳明胃之脉,起于鼻交中,旁约大肠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下后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别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鬲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侠脐,入气冲;其支者,起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冲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免,下入膝膑中,下循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以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太阴脾经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内,循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鬲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别者,复从胃,别上鬲,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鬲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侠咽,系目;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出腋下,下循肉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廉,循臂内后廉,抵掌后兑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外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鬲,抵胃属小肠;其支别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却入耳中,其支者,别循颊上抵鼻,至目内。 足太阳膀胱经之脉,起于目内,上额交巅上;其支别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行者,从巅入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后,侠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下贯臀,入中;其支别,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侠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中,以下贯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端。 足少阴肾经之脉,起于足小指之下,斜趋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上内,出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鬲,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鬲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别者,从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手少阳三焦经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两骨之间,上贯肘,循外上肩,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鬲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挟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却出至目锐。 足少阳胆经之脉,起于目锐,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少阳之后,入缺盆;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后,下大迎,合手少阳于,下临颊车,下颈合缺盆,下胸中,贯鬲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冲,下毛际,横入髀厌中;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外,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之上,入小指次指之间;其支别者,别跗上入大指,循歧骨内出其端,还贯入爪甲,出三毛。 足厥阴肝经之脉,起于大指聚毛之上,循足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三寸,交出太阴之后,上内廉,循股入阴中,环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鬲,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鬲,上注肺。 督脉起于下极之余,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 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属阴脉之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