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视其唇。当察唇之四白。四白者。口唇四际之白色也。考之内经。督脉至人中。任脉至承浆。冲脉络唇口。 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手阳明之脉。挟口交人中。经曰。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 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故五阅五使篇曰。口唇者。脾之官也。以部位言之。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察其色之上下左右。可辨其病之上下左右也。青赤黄白黑五色。合之五行。应乎五脏也。太过者。病在外。不及者。病在内。腑主乎外。脏主乎内也。于是乎有泽夭之分焉。 所以辨其成败也。有浮沉清浊之分焉。所以辨其表里阴阳也。有微甚散抟之分焉。所以辨其虚实久新也。以五色相应之理推之。其病症可知也。以五行生克之理推之。其顺逆可知也。以气色部位合而推之。 其脏腑相乘之理又可知也。经云。五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此所谓视而可见者也。千金云。病患鼻下平者。胃病也。微赤者。病发痈。微黑者有热。青者有寒。白者不治。唇黑者胃先病。微燥而渴者可治。不渴者不可治。此皆诊色之要也。若合四诊而观之。参四时而辨之。推之无穷。用之不尽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