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 疠风乃天地间杀物之风。燥金之气也。客于人身。故疮而不脓。燥而不湿。荣卫之行涩。令人麻木不仁。毛脱眉落。最为酷烈。常见患此者。忽略懈怠。不知绝味断欲。终成无救。深为惜哉。(汇补) 内因 疠风古称曰癞。多由血热得寒所致。或夏月劳甚。入水澡浴。或冬月醉后踢冰。湿热郁于内而不散。风邪客于外而不行。内外怫热。(丹溪)久之则血浊气乱。淫气与卫气相干。不得施化。气不得施。血为之聚。血聚则肌肉败烂。(指掌)经所谓热胜血肉腐是也。(丹溪)亦有疮痈后。不守禁忌使然者。亦有饮酒浓味。热极生风者。是虚为本。而热为标也。(三锡) 外候 湿热甚则生风。风胜则生虫。如腐草为萤之义。(三锡)内既有虫。外必有应。忽然皮毛脱落。肌肉浮紫。食肝则眉落。食脾则鼻崩。食肺则声哑。食心则足穿。食肾则耳鸣。或耳弦生疮。或遍身针刺。状如虫行。肌肉疙瘩。溃烂生疮。皆其外现者也。(汇补)气受之。则在上。血受之。则在下。气血俱受。则上下俱有。(丹溪) 治归阳明 此症皆归重于手足阳明二经者。以阳明为气血俱多之乡。胃与大肠主之。肺脾二经之府也。脾主肌肉。 肺主皮毛。腑病及脏。而皮毛肌肉应之。况肠胃为市。无物不包。无物不受。故热毒于中而形于外也。治者。 必先取阳明而及于太阴。乃本而标之之义。(丹溪) 治法 治法。必先杀其虫。泻其火。然后生血凉血。祛风导滞。降阳升阴。皆为治法之急务也。(丹溪) 疠风选方 附姑苏黄氏滇南传归大风神方是方外父端木黄公。万里寻亲时。土司高松筠念其徒步间关。特出异方赠之。 转授之余。余亦何敢私秘。刊之以公天下云耳。 风病主方 苦参(酒洗)草胡麻(淘净捣末)白蒺藜(去刺各六两)防风荆芥穗真甘菊(各三两)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药酒下。如在头面。加后药。 僵蚕(三两)蝉蜕(酒洗)本(酒洗各一两)川芎薄荷牛蒡(各二两)如在手部。加羌活(酒洗)风藤(酒洗各二两)升麻(五钱)如在足部。加牛膝(酒洗)薏仁(各二两)木瓜防己石斛(各一两)如在遍身。加白藓皮海桐皮(各一两)五加皮(三两)山慈菇(二两)秦艽(一两)如见口眼歪斜。加密蒙花青葙子决明子(各一两五钱)竹节白附子(姜汁炒七钱)如肿血热者。加黄芩(二两)黄连(酒浸一两)黄柏(一两)玄参连翘(各二两)山栀(一两)犀角(镑)羚羊角(镑各一两)丹皮(二两)如顽痹冷麻。加大附子川乌草乌两头尖(各一两俱姜汁面煨)石菖蒲(一两)桂枝(五钱)如肥人有湿痰者。加苍术(炒)白术(炒)半夏(各二两)天麻(酒煨三两)草(九蒸九晒四两)萆(一两)如血虚者及女人。加当归(酒洗)生地(各四两)白芍(酒炒)川芎(各二两)如病深重壮实者。用四桂散。半月一服。服二三次即止。 大黄(一两半)白牵牛(头末)槟榔皂角刺(净末各一两)上为末。每服三钱。糖酒送下。小儿每岁一分。下二三次。用米汤补之。 风病省麻换肌收功丸方 当归(酒洗)枸杞(各四两)草胡麻甘菊苦参白蒺藜(炒)白藓皮(各三两)五加皮何首乌(人乳蒸)明天麻(酒煨)乌梢蛇(净肉)白花蛇(净肉各二两)嫩桑枝捣汁煎膏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钱。空心。药酒下。 药酒仙方 白藓皮地骨皮乌梢蛇白花蛇白蒺藜(炒去刺各五钱)草胡麻(打碎一两)何首乌荆芥穗甘菊(各四钱)风藤(三钱)皂角刺(二钱)无灰酒一埕。入药在内。封固。隔水煮熟。窨七日。开饮。 风病临浴服丸药七日一服。 苍耳苗(洗晒)紫背萍(净晒)乌梢蛇(净肉)等分为末。用新鲜皂角刺煎膏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药酒送下。 风病浴汤方七日一浴。 桑枝槐枝桃枝苍耳苗鲜地骨皮野蔷薇根紫背萍七味不拘多少。煎汤浸浴竟日。择明亮无风处浴。 风病擦药秘方治风症肿热。或如云头。或如癣。或成块。或斑疹不穿烂者。 真油(二两煎滚黑色去楂)大枫子(净肉一两捣)桃仁(五钱去皮)杏仁(五钱去皮尖)水银(一钱五分研三味内)以上四味。候油冷未冻。调和轻粉(一钱半)樟脑(一钱)牛黄(一分)冰片(一分)麝香(半分)以上五味研细。候油冻。捣和合好。埋土中一日夜。去火气。用指蘸擦患处。一日擦二次。十日见效。 风病遍身穿烂敷药方 油(六两煎法如前)芝麻(三合炒焦研)大枫子(肉六两研)桃仁(一两去皮)水银(三钱研)杏仁(一两去皮尖)以上五味。候油未冻。调和乳香没药(各一钱箬上炙)樟脑面(二钱)牛黄(三分)冰片(二分)麝香(一分)以上七味研细。候油冻捣和。埋土中如前用。 【附鹅掌风方】 先以麻油四两煎微滚。入黄蜡再煎。以无黄沫为度。取起。入轻粉一钱五分。黄丹、朱砂各一钱。敷手心患处。以火熏之。即愈。 又方先以桐油涂在手上。将鸽粪熏之。以一炷香时。如此三日。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