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肝脉见于三部歌
    三部俱弦肝有余。目中疼痛若虚。怒气满胸常欲叫。翳蒙瞳子泪如珠。
    张世贤曰。。少腹下病也。弦脉见于三部。乃肝家有余。目乃肝之窍。有余主目中疼痛。其经还绕阴器。而抵少腹。故苦虚也。愚谓当作眩。
    夫弦。肝之本脉也。今三部俱弦。是木不务其德。肝开窍于目。故目中疼痛。经云。木太过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者。是也。夫既曰肝有余。而又曰虚者何也。所谓有余者。邪气有余。所谓虚者。乃亢则害。承乃制。反自伤而虚也。怒则气上逆。故气满胸膛。常欲叫也。瞳子属肝。肝气盛则翳障疼痛。而泪出也。凡眼科诸书。动言目有五输。乃以黑睛属肝。瞳子属肾非也。愚谓当以黑睛属肾。瞳子属肝。何也以黑睛色黑。当属肾。瞳子色青。当属肝。况水能生木。正以黑睛之水在外。方能养其瞳子之木在内。而常清浮光明。斯千载以来。窥其窍者。叔和一人耳。
    

[卷二] 肝脉歌
    肝软井弦本没邪。
    经云。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故云没邪也。
    紧因筋急有些些。
    紧为寒。肝主筋。寒则筋挛。故紧因筋急有些些也。
    细看浮大更兼实。赤痛昏昏似物遮。
    浮为风实。大为火。风火相煽。上为目疾。
    溢关过寸口相应。目眩头重与筋疼。
    肝脉本弦长。然但当守其本位。今溢关而过于寸口。则木盛矣。木盛则生风。谚曰树大招风。故为目眩头重之疾矣。
    芤时眼暗或吐血。四肢瘫痪不能行。
    肝藏血者也。芤为失血之脉。目得血而能视。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肝脉而见芤。故或为眼暗。并四肢瘫痪之证作矣。
    涩则缘虚血散之。肋胀胁满自应知。
    肝为血多气少之脏。涩乃气多血少之脉。肝脉而见涩。则知肝虚而血散矣。肋与胁肝。经之所布也。肝不藏血。故气乘其虚而居之。是以肋胀而胁满矣。
    滑因肝热连头目。紧实弦沉癖基。
    肝开窍于目。肝部而脉见滑。是为肝经有火。火性炎上故热连头目也。
    按医学云。沉弦紧实四脉。主肾水不能生木以致肝虚结成癖积。或近脐或两肋间作痛。基者言其病有根基。而难拔也。
    微弱浮散气作难。目暗生花不耐看。
    肝为血多气少之脏。微弱浮散。乃肺脉也。为气多血少之脉。今四脉见于肝部。乃血不足。而气居之。故曰气作难也。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今血既不足。故目暗生花。而不耐看矣。
    甚浮筋弱身无力。遇此还须四体瘫。
    肝主筋。取之当于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今甚浮则浮而无力矣。浮而无力为虚。虚则无血以荣其筋。筋不得其养。则难以束骨。故四肢瘫痪矣。
    

[卷二] 肾脏歌
    肾脏对分之。膀胱其合宜。
    四十二难曰。肾有两枚。重一斤二两。主藏志。血气形志论云。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谓肾与膀胱为表里也。
    按阴阳应象大论云。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骨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
    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金匮真言论云。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
    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
    旺冬身属水。位北定无欺。
    阴阳应象大论云。北方生寒。塞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
    两耳通为窍。
    阴阳应象大论云。肾主耳。又云在窍为耳。
    三附在斯。
    古之言三焦者不一。其说或云无状有名。或云有状有名。诸论纷然。千载莫决。所谓无状有名者。其说起于秦越人。所谓有状有名者。其说起于三因方。不知三焦。原自有二。皆本之于内经。奈后之学人。执一不分。
    随成疑案。至以手少阳之三。混而为上中下之三焦。何其谬也。特未取内经诸篇。反复之耳。其一见于内经营卫生会篇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观其如雾。如沤。如渎。而且判之以上中下。则其为无状有名可知矣。其二见于内经本藏篇曰。密理浓皮者。三膀胱浓。粗理薄皮者。三膀胱薄。疏腠理者。三膀胱缓。皮急而无毫毛者。三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膀胱直。稀毫毛者。三膀胱结也。观其与膀胱同其浓薄。同其缓急。同其直结。则其为有状有名。又可知矣。要知营卫生会篇所云。乃无状有名之三焦。主营气卫气宗气者也。本藏篇所云。乃有状有名之三。与手厥阴为表里。配十二经络者也。若云手少阳之三。即上中下之三焦。则是五脏五腑。皆在手少阳之中矣。假令手少阳有病为热。当治之以寒。俾十二经俱寒之可乎。又令手少阳有病为寒。当治之以热。俾十二经俱热之可乎。若云自有手少阳引经之药。不犯他经。则非上中下之三焦。不辨而自明矣。大抵无状有名之焦字。无有月傍。当以平声读。有状有名之字。从以月傍。当以去声读。或曰三既与手厥阴为表里。而又曰附于肾者何也。以灵枢本藏篇有曰。肾合三膀胱。本输篇亦曰。少阳属肾。故诀曰。三附在斯也。戴起宗不玩本藏本输二篇之旨。谓三非肾所附。而据改为二阴窍附。何其也。
    按三十一难曰。三焦何禀何生。何始何终。其治常在何许。可晓以不。然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纳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雨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上腐熟水谷。其治在脐傍。下焦者。在脐下。当膀胱上口出。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导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
    其府在气街。一本云冲字。
    味咸归藿豆。
    洁古曰。肾象水而味咸。藿与豆皆咸。故归之也。藏气法时论云。脾色黄。
    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而此谓归肾者。何也。王冰注云。乃谓利关机之义也。肾为胃关。脾与胃合。故假咸柔以利其关。关利而胃气乃行。胃行而脾气方化。故应脾宜味与众不同也。
    精志自相随。
    三十四难曰。肾藏精与志也。
    沉滑当时本。
    肾脉当沉实而滑。平人气象论云。平肾脉来喘喘累累。如钩按之而坚。
    曰肾平。按之而坚者。沉而实也。喘喘累累者。滑也。
    按人镜经云。肾脉沉而软滑。肾合骨。肾脉循骨而行。持脉指法。按至骨上而得者为沉。次重以按之。脉道无力而濡。举指来疾流利者为滑。
    浮摊厄在脾。
    摊。缓也。云岐子曰。肾旺冬。其脉当沉而滑。今反浮而缓。是土来乘水。故云厄在脾。
    色同乌羽吉。形似炭煤危。
    五脏生成篇云。黑如乌羽者生。谓黑而明润也。又云黑如者死。谓黑而惨暗也。
    按玉机真藏论云。真肾脉至。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
    冷即多成唾。焦烦水易亏。
    四十九难曰。肾主液。自入为唾。张世贤曰。水盛则火灭。火灭则气冷。气冷。则水溢于上而多唾。火盛则水干于内而烦躁。烦躁则津液衰而好饮也。
    奔豚脐下积。究竟骨将痿。
    五十六难曰。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
    无时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传肾。肾病传心。心以夏适旺。旺者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奔豚以夏丙丁日得之。
    实梦腰难解。虚行溺水湄。
    淫邪发梦篇云。肾气盛则梦腰春雨解。不属厥气。客于肾。则梦临渊。没居水中。
    按中藏经云。肾虚梦船溺。人得其时。梦伏水中。盛实则梦临渊投水中。
    一斤余二两。胁下对相垂。
    说见首节。
    


前一页 ◇ 肝脏歌
后一页 ◇ 肾脉见于三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