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起时肿高赤痛者。宜敷凉药。乃扑火之义也。然亦不可太过。过则恐变为阴。漫肿不红热。似有头而不痛者。宜敷温药。乃引火就燥之义也。经云。发表不远热。敷热药亦发表之意。 凡调敷药。须多搅则药稠粘。敷后贴纸。必须碎。则不崩裂。不时用原汁润之。盖借湿以通窍。干则药气不入。更添拘急之苦。 凡去敷药。必看毛孔有汗。意者为血脉通热气散也。反此者逆。 如意金黄散 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扑损伤。湿痰流毒。凡头时、肿。漆疮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 干湿香港脚。妇女乳痈。小儿丹毒。凡外科一切诸般顽恶肿毒。随手用之。无不应效。诚为疮家良便方也。 黄柏(色重者)大黄姜黄(各五斤)天花粉(上白十斤)白芷(三斤)紫浓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各二斤)以上共为咀片。晒极干燥。用大驴磨连磨三次。方用密绢罗厨筛出。瓷坛收贮。勿令泄气。凡遇红赤肿痛。发热未成脓者。及夏月火令时。俱用茶汤同蜜调敷。如微热微肿。及大疮已成欲作脓者。俱用葱汤同蜜调敷。如漫肿无头。皮色不变。湿痰流毒。附骨痈疽。鹤膝风症等病。俱用葱酒煎调。如风热恶毒所生。患必皮肤亢热。红色光亮。形状游走不定者。俱用蜜水调敷。如天泡火丹赤游丹。黄水漆疮。恶血攻注等症。俱用大蓝根叶捣汁调敷。加蜜亦可。汤泼火烧。皮肤破烂。麻油调敷。具此诸引。理取寒热温凉。制之又在临用之际。顺合天时。洞窥病势。使引为当也。 二青散 治一切热红肿。热痛阳毒。未成者即消。 青黛白芨白蔹白薇白芷白藓皮朴硝水龙骨黄柏(各一两)天花粉(三两)大黄(四两)青露(即芙蓉叶三两)为末。用醋蜜调敷。如已成者则敷四围。留顶。贴替针膏。 回阳玉龙膏 治背疽阴病。不肿高。不痛。不发热。不作脓。及寒湿流注。鼓风久损。冷痛痹风。诸湿脚气。手足顽麻。筋骨疼痛。及一切皮色不变。漫肿无头。鹤膝风等。但无皮红肌热者。一概用之。俱有功效。 草乌(三两炒)军姜(三两煨)赤芍(炒)白芷南星(煨各一两)肉桂(五钱)上制毕。共为细末。热酒调敷。此药有军姜、肉桂。热血生血。既生既热。恐不能散而为害。故有草乌、南星。可以破恶气。祛风毒。活死肌。除骨痛。消结块。回阳气。又有赤芍、白芷。足以散滞血。住痛苦。加以酒行药性。攻通气血。虽十分冷症。未有不愈者。诚为寒灰之焰。枯木之春。大抵病冷则肌肉阴烂。不知痛痒。其有痛者。又多附骨之痛。设若不除。则寒根透髓。寻常之药。固莫能及矣。 坎宫锭子 治赤红热肿痛诸毒。并痔。 京墨(一两)熊胆(三钱)胡黄连儿茶(各二钱)冰片(一钱)麝香(五分)牛黄(三分)上为末。用猪胆汁为主。加生姜汁、大黄水浸取汁、酽醋各少许相兑。和药成锭。用凉水磨如墨。以笔蘸药涂之。 离宫锭子 治一切皮肉不变。漫肿无头。肿毒疔毒。 京墨(一两)蟾酥胆矾血竭(各三钱)朱砂(二钱)麝香(一钱五分)上为末。用凉水调成锭。凉水磨如墨。照前法涂之。 绛红膏 治一切肿毒已成。悉效。 先用加味神灯捻照毕。次用真银朱为末。以真生桐油调摊如膏。贴之。 二味消毒散 治热疖痱痤疥疹。风湿痒疮。 白矾(一两)明雄黄(二钱)上为末。茶清调化。鹅翎蘸扫。患之痒痛自止。痱粟自消。 铁桶膏 治将溃已溃时。根脚走散不收束者。 文蛤(微炒一两)白芨(五钱)铜绿(五钱)明矾(四钱)胆矾(三钱)轻粉(二钱)郁金(二钱)麝香(三分)上为末。收之听用。用陈米醋一碗。杓属性火煎至一小钟。起金色黄泡为度。待温入药一钱。搅匀炖温。用新笔蘸涂根上。绵纸盖之。自生皱纹。渐收渐紧。再不开大。 一、用石青(一两)铜绿(五钱)硼砂(五钱)白灵药(五钱)上为末。次用阿胶一两。以黑铅三斤夹碎。水四碗。煎半碗。入阿胶再煎成膏。人药成锭。重二钱。用人乳磨涂。 一、用铜绿(一两)硼砂(一两)以阿胶膏成锭。用乳香煎汤磨浓。新笔蘸涂。初起者涂一圈。消一圈。已溃者先用椒茶汤洗。如疮口已完。皮肉未老。烧艾熏之。 马齿苋膏 发背诸毒。 苋一握。酒煎或水煮。冷服。自能出汗。一服退热去腐。三服良愈。再杵苋敷之。 杨梅愈后。遍身如癞。喉硬如管者。取苋碗粗一握。酒水煎服出汗。 多年顽疮疮。顽痛不收口者。杵苋敷之。取虫。一日一换。三日后腐肉尽。见红肉珠时。换生肌药收口。 妇人脐下生疮。痛痒流水。连及二阴者。用苋四两、青黛一两。研匀敷之。丹毒。加蓝根捣敷。 唇紧面肿者。捣汁涂之。 湿癣白秃。取锻石末炒红。用苋汁熬膏。调匀涂之。 三十六种风疮。取苋一石、水二石。一釜煮之。澄清。纳黄蜡三两。再煎成膏。涂之服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