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恶)寒为天地肃杀之气,时应乎冬。其在天则为霜雪,草木临之而凋摧。原夫人之将养失宜;气体虚弱,寒气乘虚而入,因而卒中之者,名曰中寒。中寒者,中气虚而受于寒也。其症∶身体僵仆,四肢厥冷,两脉沉伏,昏不知人,形类中风。 中暑者,形同而病别,延医亦各不同。暑之为气,时应乎夏。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暑之伤,先着于心。 其症∶头痛眩晕,心烦面垢,身热口渴,其脉虚濡。昏仆不知人,亦与中风相似。名曰中暑。中暑者,中气虚而受于暑也。 中寒治以温散;中暑治以清凉。先候天时,次随症治。大小须则形殊,病症漫同一例,因时视症,举一隅而类三隅也。 中恶者,亦类中风。原夫体弱神短,为祟所乘,名曰中恶。其症∶面青唇紫,痰延壅盛,四肢厥冷,目睛不转,身体僵仆,昏愦失音;或梦寐中为鬼所魇,昏昏默默,谵言妄语,推叫不醒。如遇此症,不可妄行汗下、驱风之药。先用擦牙散、通关散吹鼻。焚香,轻击鼓,耳边低低唤其名字,待其苏醒,方用安神驱邪之药。以上四症,并类惊痫,面青唇黑,大小便齐出,则不可救矣。 双金散 治中风、中暑、中恶、一切惊痫甚效。 蜈蚣(一条,大者,去头足,酥炙黄,以竹刀当背缝分两半)麝香(一块,五六分者,一分两半)将二味,左配左,右配右,各为细末,用纸包裹,不可泄气。左右封记不可错乱。如遇病者,眼睛吊上,止露白睛,搐搦不醒,不能出声。用芦管挑药少许,随搐者左右吹入,不可过多。如眼吊未下,再用少许吹之,眼随下,搐亦便止。 通关擦牙散 治惊痫、诸中、牙关不开。 南星(二钱,炮)皂角(五分)僵蚕(一钱)蜈蚣(赤足一条,炙)麝香(一分)用生姜片,湛药擦牙,或用姜汤调少许服。 生料五积散 治感冒寒邪,头疼、身痛,项背拘急,恶寒,呕吐腹痛,并内伤生冷,外感风邪,寒气客于经络,腰脚酸疼,手足拘挛并效。 陈皮白芷浓朴(姜制)桔梗枳壳(麸炒)当归川芎茯苓甘草芍药苍术(炒)麻黄半夏(姜制)肉桂干姜生姜三片、葱白三茎,水煎。分两随症加减用。挟气,加茱萸、木香;手足逆冷,加附子;妇人调经催产,加艾(醋炒)。 理中汤 治中寒,口噤失音,四肢僵直,及男妇胃脘停痰,冷气刺痛。 人参白术干姜甘草附子理中汤∶本方加附子、生姜五片,水煎。 四逆汤 治厥阴感寒,手足厥冷,及中寒脉细欲绝。 当归桂枝白芍甘草干姜通草(各等分)生姜五片,水煎。厥冷,加附子 安胃散 治寒气犯胃,呕吐不止,饮食不进,并治冷嗽。 陈皮半夏(姜制)浓朴(姜制)藿香白术(炒)茯苓人参(各五分)吴茱萸砂仁干姜甘草(各三分)生姜三片,水煎。 消肾散 治感受寒邪,肾囊肿痛,或偏坠举发,冲连心腹,痛不可忍者,大小并效。 猪苓泽泻白术茯苓陈皮官桂大茴香小茴香玄呼索木通各等分,水煎,乘热服,取汗。 中暑诸方 至圣来复丹 治荣卫不和,心肾不交,上实下虚,气厥痰闭,心腹冷痛,脏腑虚滑。不问男妇老幼,危急之症,但有胃气,无不获安。此药类二气,均调阴阳,掌天地冲和之气,有水火既济之功。可冷可热,可缓可急,其效殊胜。 硝石硫黄(各一两)大阴玄精石(一两)五灵脂(四两,研,水飞)陈皮青皮(各二两,俱去白,取净末)先将硝、硫入铫内,细火微炒,用柳条不住手搅匀,候冷得所,碾细。次加诸药,醋糊为丸,麻子大。大人四十丸,小儿二十丸,姜汤下。 二气丹 治伏暑伤冷,二气交错,中脘痞结,或吐或泻。 硝石硫黄(各一两)为末,银石器内,微火炒黄色,碾细,糯米为丸,每服三四十丸,新汲水下。 龙涎散 治中暑,迷闷不醒人事,及泄泻藿乱,解暑毒,消烦渴。 飞罗面(一两)五味(二两)乌梅(二两,去核)甘草(一两五钱,半生半熟)白矾(一两,生)为末,水丸,弹子大。大人一丸,小儿半丸,新汲水下。一方有诃子一两。 香朴饮 治大小伏热,吐泻,虚烦口渴。 人参茯苓甘草紫苏叶木瓜泽泻香薷半夏曲白扁豆(炒)陈皮乌梅浓朴(各等分)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十味香薷饮 消暑气,和脾胃。 香薷人参陈皮白术浓朴(制)木瓜扁豆(炒研)茯苓甘草黄(各等分)生姜三片,水煎。 清暑益气汤 治长夏湿热太甚,熏蒸炽人,肢体困倦,精神短少,不思饮食,身热而烦,小便赤数,大便溏泻,口渴自汗。 人参苍术(炒)干葛黄陈皮当归白术(炒)麦芽(炒)泽泻青皮神曲(炒)黄柏(酒炒)升麻甘草(炙)五味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母子同服。 六和汤 驱暑和中,调心脾,定吐泻。 香薷藿香茯苓人参半夏浓朴木瓜扁豆(各七分)砂仁杏仁甘草(五分)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香薷饮 治夏月一切暑症。 香薷(二钱)浓朴(一钱)扁豆(一钱五分)黄连(一钱)水煎。 二香散 治夏月一切外感。 香薷藿香浓朴扁豆黄连陈皮半夏大腹皮桔梗紫苏茯苓苍术白芷(各等分)甘草(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 香薷解毒汤 治中暑危急,及热毒下血。 香薷(一钱)浓朴扁豆黄连山栀黄柏黄芩(各七分)水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