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草部下] 【天麻】
    气平。味辛。无毒。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久服益气。轻身长年。
    天麻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得天地之金气独全。故为制风木之上药。气降味升。阳也。肝为风木。诸风皆属于肝。肝主血。血涩不通。
    则湿感成痹也。其主之者。天麻气平味辛。入肺而通水道。能活血而散风也。四肢脾主之。
    因于湿则大筋吹短而成拘挛也。肺亦太阴。水道通调。则太阴湿行。而脾湿解拘挛愈矣。小儿风痫惊气。皆肝经血虚气亢。以致气逆而惊痫也。天麻味辛。辛则润血气平。平则镇惊也。辛平之品。润肝、血而平肝气。肝主筋而位居下。故能利腰膝而强筋力也。久服辛平益肺。肺主气。所以益气。气充身自轻。而年自长也。
    制方:天麻同半夏、黄芩、前胡、陈皮、白茯。治痰厥头痛。同白术、陈皮、白茯、车前。治饮在心下。同南星、前胡、陈皮、白茯。消一切风痰。
    

[卷二\草部下] 【木通】
    气平。味辛。无毒。主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去恶虫。
    木通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味辛无毒。得地西方之金味。专入手太阴肺经。气降味苦。
    阴也。其除脾胃寒热者。盖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气通调水道。乃下输膀胱。如水道不通。则饮留于脾胃而发寒热矣。木通入肺。以通水道。故除脾胃寒热也。九窍者。耳目鼻各二。口大小便各一也。木通气平则利。味辛则通。所以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也。其令人不忘者。心藏神而属火。水道通则心火有制。神清多记忆也。湿热不除。则化生恶虫。水道通。则湿热有去路。故恶虫不生也。
    制方:木通同生地、炙草、竹叶。治心热便赤。同白茯、泽泻、车前、猪苓、灯心。治癃闭。
    同牛膝、生地、天冬、麦冬、五味、黄柏、甘草。治尿血。同生地、甘草、赤茯、竹叶。名导赤散。泻小肠之火。
    

[卷二\草部下] 【车前子】
    气寒。味甘。无毒。主气癃。止痛。利水道通小便。除湿痹。久服轻身耐老。
    车前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湿土脾经。气降味和。阴也。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出气不化。闭塞下窍。而为癃闭。其主之者。寒能化热。甘能化气也。小便者心火之去路也。火结于膀胱。
    则小便痛矣。其止痛者。气寒能清火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乃下输膀胱。车前味甘。甘能益脾。脾气散精。则肺气通行。故水道通。小便利也。益脾利水。则湿下逐。故又除湿痹也。久服轻身耐老者。指有病者而言也。人身有湿则身重。湿逐则身轻。湿逐脾健。脾主血。血充故耐老也。不然。滑泄之品。岂堪久服者哉。
    制方:车前同木通、沉香、陈皮、升麻。治气癃。同二术、木瓜、石斛、萆、白茯、五加皮。
    治湿痹。同白芍、白茯、扁豆、甘草。治水泄。同生地、牛膝、天冬、麦冬、黄柏、五味、杞子、人参、白胶。治尿血。及女子血淋。专末服。治暴泄。
    

[卷二\草部下] 【泽泻】
    气寒。味甘。无毒。主风寒湿痹。乳难。养五脏。益气力。肥健。消水。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泽泻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甘无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阴脾经。气降味和。阴也。其主风寒湿痹者。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痹则血闭而肌肉麻木也。
    泽泻味甘益脾。脾湿去。则血行而肌肉活。痹症瘳矣。其主乳难者。脾统血。血不化。乳所以难也。味甘益脾。脾湿行则血运而乳通也。其主养五脏益气力肥健者。盖五脏藏阴者也。
    而脾为之原。脾主肌肉而性恶湿。泽泻泻湿。湿去则脾健。脾乃后天之本。所以肌肉长而气力益。阴血充而五脏得所养也。其消水者。入膀胱气寒下泄也。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者。肾与膀胱为表里。膀胱水道通。则肾之精道固。精足则气充。肾开窍于耳。所以耳聪。水之精为目瞳子。所以明目。肾者胃之关。关门固所以不饥。肾气纳。所以延年轻身也。其言面生光能行水上者。脾为湿土。湿则重。燥则轻。轻则能行水上。脾统血。血充则面有光彩也。盖表其利水有固肾之功。燥湿有健脾之效也。
    制方:泽泻同白茯、白术、猪苓、肉桂。名五苓散。治湿热。同山药、山萸、白茯、丹皮、生地、北味。名都气汤。补肾真阴。及小儿行语迟。同白茯、建兰叶、猪苓。治饮痰咳嗽。
    

[卷二\草部下] 【萆】
    气平。味苦。无毒。主腰脊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
    萆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
    气味俱降。阴也。太阳寒水经。挟脊抵腰中。太阳有湿。则阳气不布。腰脊强而痛矣。太阳经行身表附皮毛而为外卫者也。皮毛者肺之合。萆气平入肺。味苦燥湿。肺之皮毛理而太阳之湿亦逐。所以主腰脊强痛也。骨节者节犍之处也。亦属太阳经。湿流孔窍。故风寒湿合而成痹。则周身麻木而骨节更甚也。其主之者。萆入肺。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可以去太阳之湿而理痹也。恶疮热气。皆属心火。萆味苦清心。心火退。则疡疮愈而热气解矣。
    制方:萆同莲子、白茯、车前、木通、泽泻、牛膝、甘草、黄柏。可厘清治湿。同杜仲。治腰脚痹。同菖蒲、益智、乌药。治白浊。佐杜仲、肉苁蓉、菟丝子、北味丸。名金刚丸。治筋痿足不能行。
    

[卷二\草部下] 【防己】
    气平。味辛。无毒。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
    防己气平。禀天秋降之金气。味辛无毒。得地西方燥金之味。入手太阴肺经。气味降多于升。阴也。风寒温疟者。感风寒而患但热不寒之疟也。诸痫热气者。心有热而患一切风痫也。
    温热皆为阳邪。痫疟皆属风木。防己气平可以清阳邪。味辛可以平风木。而消风痰也。除邪者辛平之品。可除湿热之邪也。小便出于膀胱。膀胱津液。肺气化乃出。防己气平可以化气。故利小便。大便出于大肠。肺与大肠为表里。味辛可以润肠。故利大便也。但臭恶伤胃。
    宜慎用之。
    制方:防己同黄、桂枝、白茯、甘草。治皮水。同黄、白术、甘草、生姜、大枣。治风水。
    恶风汗出。身重脉浮。
    

[卷二\草部下] 【大黄】
    气寒。味苦。无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
    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大黄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少阳相火三焦经。气味俱降。阴也。浊阴归六腑。味浓则泄。兼入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为荡涤之品也。味浓为阴。则入阴分。血者阴也。心主者也。血凝则瘀。大黄入心。味苦下泄。故下瘀血。血结则闭。阴不和阳。故寒热生焉。大黄味苦下泄。则闭者通。
    阴和于阳而寒热止矣。症瘕积聚。皆有形之实邪。大黄所至荡平。故能破之。小肠为受盛之官。无物不受。传化失职。则饮留食积矣。大黄入小肠而下泄。所以主留饮宿食也。味浓则泄。浊阴归腑。大黄味浓为阴。故入胃与大肠而有荡涤之功也。消积下血。则陈者去而新者进。所以又有推陈致新之功焉。其推陈致新者。以滑润而能通利水谷。不使阻碍肠胃中也。肠胃无碍。则阳明胃与太阴脾调和。而食消化矣。饮食消化。则阴之所生。本自五味。五脏主藏阴。阴生而藏安和矣。
    制方:大黄同黄芩、沉香、礞石丸。名滚痰丸。治痰症。同当归、槟榔。治痢初起。同甘草。
    治胃火食入即吐。
    


前一页 ◇ 【连翘】
后一页 ◇ 【灯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