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 (二)止血兼化瘀
    即乌贼骨。味咸,性温,无毒。入肝经。恶白芨、白蔹、附子。炙黄。
    止吐衄肠风、涩久虚泻痢。外科燥脓收水,眼科去翳清烦。吐血下血,腹痛环脐,女子血枯,漏下赤白。
    味咸入血,性涩能收,故有软坚止滑之功。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 (二)止血兼化瘀
    味酸,性平,无毒。火,水飞。
    止吐衄如神,消瘀血为水。
    血见花蕊石,即化为水。过用损血,不可不谨。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 (三)破血逐瘀
    味苦,甘,性平,无毒。入肝、大肠二经。香附为使。
    泡,去皮尖,炒。勿用双仁者。
    破诸经之血瘀,润大肠之血燥。肌有血凝,而燥痒堪除,热入血室,而谵言可止。
    苦重于甘,气薄味浓,沉而下降,为阴中之阳,苦以推陈,甘以生新,故血疾恒需之。
    
    桃仁破血,血瘀者当用,若用之不当,大伤阴气。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 (三)破血逐瘀
    味苦,性平,无毒。入肝经。醋炒。
    下血积有神,化坚癖为水。
    昔有患癖死者,遗言开腹取视得病块,坚如石,纹理五色,人谓异物,窃作刀柄,后以刀刈三棱,柄消成水,故治癖多用焉。
    
    洁古谓三棱泻真气,虚者勿用。东垣五积诸方,皆有人参赞助,如专用克削,脾胃
    
    愈虚
    
    ,不能营运,积安得去乎。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 (三)破血逐瘀
    味甘咸,性平,无毒。入心、肝、脾三经。
    能除新旧之瘀血,兼宣表里之风邪。
    苏木理血,与红花同功,少用和血,多用即破血也。故能治跌扑损伤、壅塞作痛。其治风者,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 (三)破血逐瘀
    一名血竭。味甘咸,性平,有小毒。入心、肝二经。
    凡用另研,若同他药捣,则化为飞尘。产于外国,难得真者,磨之透甲,烧灰不变色者佳。
    走南方,兼达东方,遂作阴经之主。和新血,且推陈血,真为止痛之君。
    乳香、没药兼主气血,此则专于血分者也。善收疮口,然性急,不可多使,却能引脓。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 (三)破血逐瘀
    味咸,苦,性平。入肝经。畏锻石。盐炒枯黄。
    恶血积聚,闭结坚牢,炒末调吞多效。赤白丹肿,痈毒初生,竹筒含咂有功。
    咸走血,苦胜血,故为攻血要药。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 (三)破血逐瘀
    味咸,性寒,有毒。畏皂荚、菖蒲、屋游。即地鳖虫。
    去血积,搜剔极周,主折伤,补接至妙。煎含而木舌旋消,水服而乳浆立至。
    仲景有大黄虫丸,以有攻坚下血之功也。虚人斟酌用之。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 (三)破血逐瘀
    (见女科)

[第一卷·通治部分\理血药] (三)破血逐瘀
    (见女科)

[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一)气血兼理
    味辛、苦,性寒,无毒。入肺、心、心胞、肝、胃五经。
    解郁行气,止痛活血。凉心通肺,宽胸舒胁。配明矾,豁痰涎,开神明之蒙。伍射干,治喉痹,散阴阳之结。
    能开肺金之郁,故名郁金。丹溪又谓∶“古人用治郁遏不能升者,恐命名因此。”
    郁金本入血分之气药。由产地不同,尚可区分其功效。广产者色黄,善行气而有功
    
    肺部
    
    。川产者色紫,能入营而长于活血。
    

[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一)气血兼理
    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脾、肝二经。破血下气,散肿消痈。
    辛散苦泄,故专功于破血,下气其旁及者耳。此药能宣通血中之气,使气行而血无壅滞。别有一种片子姜黄,止臂痛有效。
    
    血虚者,不宜服之。
    

[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一)气血兼理
    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肝二经。酒炒。
    活血利气,止腹痛心疼。调经利产,主血晕崩淋。
    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理通身诸痛,疗疝舒筋,乃破血利气之良药也。
    
    玄胡索走而不守,惟有瘀滞者宜之,若经事先期,虚而崩漏,产后血虚而晕,则不
    
    可服
    
    。
    

[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一)气血兼理
    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脾、肝二经。酒炒。
    破气行血,消积止痛。妇人结聚,丈夫奔豚。
    气不调和,脏腑壅滞,阴阳乖隔,病邪凭之,此能利气达窍,则邪无所容矣。
    
    蓬莪术诚为磨积之药。但虚人得之,积不去而真已竭,重可虞也,或与健脾补元之
    
    药同
    
    用,乃无损耳。
    

[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一)气血兼理
    味辛,性温,无毒。色红者良。
    行瘀滞之血如神,止金疮之血至验,理肝伤吐血,胜似郁金,理刀伤出血,过于花蕊。
    降香色鲜红者,行血下气有功,若紫黑色者,不堪用也。兼可辟邪逐秽,烧之,辟天行时气,宅舍怪异。
    

[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一)气血兼理
    味甘,性温,无毒,入肝经。恶人参。酒飞去沙,晒。
    止血气之痛,无异手拈。行冷滞之瘀,真同仙授。
    五灵脂,乃寒号禽之粪也。气味俱浓,独入厥阴。主血,生用行血,炒熟止血,痛证若因血滞者,下咽如神。
    
    性极膻恶,脾胃虚薄者,不能胜也。
    

[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二)理气
    味苦,性微温,无毒。入肺、肝二经。童便浸,晒,焙。
    生用发表,制用化气。消痰开郁,解忧释疑。止胁下痛与腹内胀疼,治胸中热与脘际闷痞。
    胎产常用,女科偏宜。
    十二经通,三焦畅利。
    禀天地温燥之气,入人身金木之宫,血中之气药也。
    
    韩飞霞称香附,于气分为君药,统领诸药,随用得宜,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也。
    
    性燥而苦,独用久用,反能耗血,如上所述之功,皆取其治标,非治本也。惧燥蜜水
    
    炒,惧
    
    散醋炒之。
    

[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二)理气
    味辛,性温,无毒。入肺、脾、肝三经。生用理气,煨熟止泻。
    平肝降气,郁可开而胎可安,健胃宽中,食可消而痢可止。何患乎,鬼邪蛊毒,无忧于冷气心疼。
    气味纯阳,故辟邪止痛。吐泻停食,脾疾也;土喜温燥,得之即效。气郁气逆,肝疾也。
    木喜疏通,得之即平,胎前须顺气,故能安胎。
    
    木香香燥,而偏于阳,肺虚有热,血枯而燥者慎用。
    

[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二)理气
    味甘、微苦,性平。入肝、胃二经。
    舒气化痰,通络散结。可消阻滞,又能活血。
    金御乘称之为橘丝,谓其专能宣通经络滞气。赵学敏谓其驱皮里膜外积痰,活血。
    

[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二)理气
    味苦,微寒,无毒。入肺、脾、胃、大肠四经。面炒。
    破至高之气,除咳逆停痰。助传导之官,消水留胀满。枳实(即枳壳之小者)破积有雷厉风行之势,泻痰有冲墙倒壁之威。解伤寒结胸,除心下急痞。
    枳壳、枳实,上世未尝分别。自东垣分枳壳治高、枳实治下。海藏分枳壳主气、枳实主血,然究其功用,皆利气也。又何必分上与下,气与血乎。但枳实则性急,枳壳则性缓,为确当耳。
    枳壳花∶《致富全书》云∶“花细而香、闻之破郁结。”急症关下喉痹,嗅其芳香之气有益。
    

[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二)理气
    味苦,性微温,无毒。入脾、胃二经。
    开心腹之气,逐皮肤之水。
    主用与槟榔相仿,但力少缓耳。鸩鸟多集大腹树上,宜以大豆汁多洗,令黑汁去尽,火焙用。
    
    病涉虚者勿用。
    

[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二)理气
    一名金铃子。味苦,性寒,有毒。入脾、肺二经。
    热厥心痛,腹疼疝气。可杀三虫,能利小便。根微寒。杀诸虫,通大肠。
    与延胡索相伍,治心腹痛颇灵。性寒极苦,若脾胃虚寒者忌之。
    

[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二)理气
    味辛,性温,无毒。入胃、膀胱二经。
    主膀胱冷气攻冲,疗胸腹积停为痛。天行疫瘴宜投,祟犯蛊伤莫废。
    辛温芳馥,为下气温中要药。
    
    气虚及血虚者勿用。
    

[第一卷·通治部分\气血兼理药与理气药] (二)理气
    味辛,性温,无毒。入脾、胃、肝、肾四经。
    调和中气,破结滞而胃开。温补下焦,壮元阳而肾暖。疗脾家痰涎之血,去肌肤水肿之邪。
    大肠虚闭宜投,小便气淋须用。
    芬芳之气,与脾胃相投,温而下沉,与命门相契。怒则气上,肝之过也,辛温下降,故平肝有功。
    
    沉香降气之要药,然命门火衰,不宜多用,气虚下陷者,切勿沾唇。
    


前一页 ◇ (二)止血兼化瘀
后一页 ◇ (二)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