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味苦辛,性凉。 清解热毒,咽喉肿痛能消。凉血利尿,浮肿溲浑可治。外用止血,研末涂痔。 咽喉肿甚难咽者,亦可用其汁探吐。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味苦,咸,性微寒,无毒。入肾经。恶黄、干姜、大枣、山茱萸。反藜芦。忌铜器。 蒸过晒干,黑润者佳。 滋阴降火,益肾生津。解烦渴,利咽喉。明眼目,清蒸热。痨证骨蒸,伤寒斑毒。外科瘰痈疽,女科产乳余疾。 色黑味咸,肾家要药、明目除蒸,皆壮水之效也。至如咽痛烦渴,毒疮,皆肺病也。 正为水虚火亢,金受贼邪,但与壮水镇其阳光,产乳余疾,亦属阴伤,故应并主。《石室秘录》云∶“玄参去浮游之火。”又云∶“亦能平胃火之浮游。” 玄参寒滑、脾虚泄泻者禁之。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味甘,微寒,无毒。入心、肺二经。地黄、车前为使。 恶款冬花。忌鲫鱼。肥白者佳,去心用。 退肺中伏火,止渴益精,清心气惊烦,定血疗咳。燥咳痰稠宜用,咽干津少频尝。 麦门冬,禀秋金之微寒,得西方之正色,故清肺多功。心火焦烦,正如盛暑,秋气一至,炎蒸若失矣。心主血,心既清宁,妄行者息。脾受湿热、则肌肉肿而肠胃满,热去即湿除,肿满者自愈。金不燥,则不渴。金水生,则益精。 麦门冬与天门冬,功用相当,寒性稍减,虚寒泄泻,仍宜忌之。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一名臭橘、臭枳,味辛、苦,性温。 其臭导毒,其宣解郁。疗咽喉怪症生,治后重下痢脓血。 夏子益奇病方云∶“咽喉生疮,层层如叠。不痛,日久出臭气,废饮食,用臭橘叶煎汤,连服必愈。”李时珍谓此叶“治喉消肿导毒”。其果实亦能治喉蛾。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味甘、微酸,性平,无毒。入心、脾、胃、肾四经。 消咽肿,利关节,喉舌肿闭,水浆不入,可消流注,能坚筋骨。 此药以开芳香小白花者为良,喉蛾与关节肿痛并发者宜用。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味苦,性平,无毒。入心包、肝二经。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结解毒。痈疽未成,酿脓未熟、速破宿血、未固先逐。喉痈初起、用之煎服。往往能消、免生危笃。外敷疡肿,其势可束。 此药用之宜早、能消痈肿于血气刚凝之际。外消之力亦大。如意金黄散中即用之。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味苦,性温,无毒。入肺、大肠二经。蒸,去核,焙。 固肠而泄痢咸安,敛肺而喘嗽俱止,利咽喉而通津液,可以清音。下食积而除胀满,能驱冷气。 按其主用,皆温涩收敛之功,若肺有实热,泻痢因湿热,气喘因火冲,法咸忌之。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味苦,辛、性寒,无毒。入肺经。 治咽喉痛,最为切要。润嗓开音,生津止燥。积聚堪尝,咳嗽有效。华盖失其清肃,痰热壅于上焦。虽作内服,用量宜少。外治多端,主在七窍,目翳耳脓可点,鼻木舌能消。谷贼与骨哽噙除,龈肿与口气含妙。用洗溃疡,净而脓少。 性能柔五金,则消克可知,但疗有余,难医不足。虚劳证内服非所宜也。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味辛,性温,无毒。 清咽治痢,解热定血。疗阳毒发狂,医疮生口舌。 黑奴丸。用以疗阳毒发狂,亦从治之义也。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味甘、咸,性寒,无毒。入肺、心、胃、肾四经。 咽喉肿痛,不利似噎。重舌肿胀,涎出不绝。目生赤脉,头痛如裂。成人伤寒,小儿风热。 面色青黑,心下满结。热深传里,危在旦夕。甘寒沉降,扶危拯逆。 此药之功,主要在于“降”字,故治热盛于上之疾多功。此李时珍之卓见。张氏又增“沉”字,更为中肯。《方氏脉症正宗》谓“肺胃蕴热生痰,玄精石研极细,每服三分,炼蜜一匙和白汤调服。”用之颇有良效。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味咸、性寒,无毒。入肺、心、胃、肝四经。 喉痹剧痛,磨其汁,内服外敷均效。青盲目翳,入汤液,拨云开雾有灵。救漆疮中蛊,治热疾天行。既可催生,又疗血运。 马志谓此物须“细研水飞,入诸药相助用之”。《玉揪药解》谓其“清心泻热”。孕妇忌服。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味苦、酸,性平。生用入肺、胃二经。 捣汁生吞,治喉风、涌吐痰涎,能于救急。用之煎服,消咽肿,清火降浊,引热下行。 此即野生牛膝,俗称方梗对叶草。生用之以涌吐救急,往往转危为安。晒干研末, 又可 伍薄荷、硼砂、冰片等,作吹喉药用。另有一种杜牛膝,也混称土牛膝,亦具良效,别 详下 条。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味甘辛,性平。入肺经。 咽喉肿痛,捣汁鹅翎探扫。汤水不下,用之可以开关。 杜有假借之意。引伸之,又有代替之意。即功效与苋科植物土牛膝相仿,可用之代 替治 咽喉者。一名天名精,亦即李时珍所谓开小黄花如小野菊花者,乃菊科植物,近世华南 用以 治白喉者即此种。过去土牛膝与杜牛膝两种每每混称。当依本草纲目,专称天名精之根 为杜 牛膝,以示区别。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见外治)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见外治)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味微酸、涩,性平,无毒。入肝、肺二经。 开郁和中、生津除渴。止口燥饮而不解、治咽干如有异物。躁烦易怒多疑,酸以柔之可择。 此花同诸药制为丸,远行含之,可以不渴。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味甘、微苦,气香、性温。入脾、肝二经。 理气散气,和血行血,止痛宽胸,开郁解结。咽喉阻窒,如有叶贴。酒煎内服,乳肿可灭。 伤仆跌。 此花亦可与香橼花同作茶剂,饮之能消胸中郁悒之气。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味苦,性偏寒,无毒。入肺、肝二经。 平肝润肺,止痛和中。脘胁时疼,音哑不洪。溃疡日久,贴之能封。 音嗄,由于肝肺不舒者,用之尤宜。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即芝麻叶。味甘,性微寒,无毒。能入肺、心、脾、肝、肾、大肠诸经。 安五脏,健头面。益气脑髓补,祛风筋骨坚。风寒湿痹可去,伤于暑热能蠲。皮肤泽滑,血色和妍。聪耳明目,返老寿延。咽喉欠爽,嚼之可痊。汤沐祛风发润矣,作蔬毒解肠润焉。 此为平和无害之良药,不能以其易得而忽之。唯药肆不备,须预蓄焉。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俗称芝麻铃。性味同青。 酒水煎治半身不遂,得汗生效。烧存性治汤火外伤,麻油调涂。咽喉不利觉堵,煎之常服能除。 此物于收成后,趁壳青时,阴干收藏备用。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五)咽喉科用药 |
味甘,性温。入胃经。 爽利咽关、通畅食嗓。降气平逆、吞咽无妨。 此即棉桃之果皮,收花后趁青阴干、收贮备用。本草纲目拾遗谓“用此忌食鹅。”棉根∶能强壮体力、可代黄。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六)口齿科用药 |
即蔷薇。味酸、涩,性微寒,无毒。入胃经。 治上焦有热,咽喉痛痒,以及口疮糜烂。利关节筋骨,历节风疼,又主遗尿好暝。 冬用根皮,夏用枝叶,秋用子。专达阳明解热,为口疮之圣药,内服外用皆宜。以其性涩,故兼有遗尿之疗也。 |
[第二卷·形体用药及专科用药\头面七窍] (六)口齿科用药 |
味甘,性寒,无毒。入肺、胃二经。 清肺胃火,生津止渴。治肺痈,除呕哕。胸中烦热,鲜者煎尝。牙疳腐烂,生饮其汁。 入太阳、阳明,清热下降,故主治如上。 芦芽,能解河毒。按霍乱呕吐,由于寒者勿服。 |
|